“诚信”是落实“三严三实”的基本前提


来源:

0 浏览 评论

“严以修身”,是做人之基,为官之本,要从党员干部“总开关”的高度理解“严以修身”。一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做到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二要修境界,修道德,修规矩,摆正个人与组织、个人与党的关系,做到在待遇上知满足,在工作和学习上知不足,不断提高履职服务能力;对纪律和规矩要保持敬畏之心,始终做到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共产党员网)

领导干部是推动改革的生力军。改革需要公信力,而政府的公信力又取决于干部的诚信如何。因此。要想又好又快地推动改革,就必须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牢树诚信意识,才能取信于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形成合力深化改革。

诚信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重要的社会政治资源,更是领导干部的为官之道。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各级领导干部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就是明智的政策和正确的信念,诚信便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诚信对任何一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是至关紧要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带头讲诚信、守信用,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古人认为,在为人处事中,“谨而信”(谨慎和诚信)、“敬事而信”是最基本的。《春秋谷梁传·僖公22年》中记载:“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孟轲把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五个原则,“信”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他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先秦以后的思想家们,都把“诚”和“信”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宋明道学家们,对“诚”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周敦颐把“诚”提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朱熹说:“诚者,至实而无妄之谓。”陆象山则强调“忠信”,认为“忠者何?不欺之谓也;信者何?不妄之谓也”,“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从上述这些思想家的言论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中,“诚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见,各级领导干部要牢树诚信意识,大力弘扬这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文/谢世斌)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