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财富赵若冰:人民币暴跌蕴含巨大投资机会


来源:

0 浏览 评论

最近,人民币开启了暴跌模式,创下了近20年来人民币汇率的最大一次调整。之后,这种走势会继续吗?个人的资产配置是否要重新调配?本文就将这些和大家进行一番探讨。

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赵若冰认为:去年,卢布的暴跌把俄罗斯的GDP从全球第9一下子打到全球第14,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但是,我们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汇率贬值对经济来说都是负面信息。

罗伯特·蒙代尔是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有“欧元之父”的声誉。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价格和工资呈很强的刚性,那么保持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汇率制度应采用浮动汇率安排。因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价格和工资的刚性将使任何旨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处在两难境地:要么导致通货膨胀,要么加剧失业。而采用浮动汇率,货币对外价格的变动将通过贸易条件和实际工资的改变而减轻资源重新配置所付出的成本。

历史数据的实证研究也恰巧印证了蒙代尔的理论。实行货币贬值政策的国家,往往迅速从大萧条中复苏,较低的本币价值增加了货币供给,刺激了出口,恢复了产出;相反,那些维持原有汇率的国家,却长期经历着经济活动水平较低的痛苦。

实际上,本次的人民币贬值并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早在2014年2月到5月,人民币曾连续贬值,幅度达到3%,将2013年全部升幅都吞没。那个时候,中国出现了什么情况呢?制造业订单明显回升,二季度GDP增速达到7.5%,是2014年增速最高的一个月。那次人民币贬值,事实上是中国政府的一次压力测试,基本上搞明白了一个问题:如果人民币持续长时间贬值,经济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已经出现了一个人民币汇率的困境。人民币经过10多年的扩张,M2目前是美国的1.5倍,超过整个欧元区M2存量。之所以搞出这么多货币,是因为中国经济长期由政府和国企主导,而政府和国企的投资天然是低效的,这样就需要印刷更多的货币来解决保增长的问题。长期积累下来,人民币必然对内贬值。人民币对内贬值,按理说同样需要对外贬值。而中国依仗有人口红利,有后发优势,再加上中国人高储蓄低消费,和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为人民币对外升值创造了条件。而国内资产泡沫的维持,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让土地财政发挥到极致,所以政府对资产泡沫也是乐观其成。

也就是说,虽然人民币内贬外升会让制造业竞争力下降,但也可以让政府在土地拍卖、房地产交易中获取超额收入,反过来又推动基础设施大建设,带动GDP超常规增长。也即,最近10年,维持资产泡沫给政府、国企、购房者带来的政绩和红利,远远超过了制造业的损失。所以制造业的利益,就毫不犹豫地被“忽视了”。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多数普通百姓,都是赞成的。

但当房地产和基建这两大引擎,被压榨出最后的力气,已经对拉动经济无能为力的时候,一个重新平衡各方利益的时代到来了。跷跷板的左边,坐着楼市、股市和炒房者、炒股者,他们希望继续维持资产泡沫,如果人民币汇率大幅下挫,意味着他们将损失惨重;跷跷板的右边,坐着制造业及其庞大的从业人员,他们还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如果人民币汇率继续维持不合理的泡沫,他们将消失,中国的经济将失去未来。

所以判断汇率对经济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不是简单看汇率的升和降,而是判断汇率的变化是主动还是被动,变化的时机是否合适。目前来看,贬值的时机是合适的,而且政府主动实施了变化。

主动性是因为我们看到,这次贬值的直接原因是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新机制: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这使得过去中间价市场汇率的点差得到一次性校正。

这里,简单解释几个概念。由于大陆只准通行人民币,也不准居民和企业在境内保留大量外币存款,所以就有了一个强制结汇制度。所有外国人要来中国投资,必须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中国商人做出口生意赚了美元,要回国内发工资,消费,投资等,也必须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反之亦然。所以每日里不停的有人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或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外汇交易市场。

从1980年以来的三十年内,吸引更多外商来中国境内投资和力推出口一直是基本国策,由此造成了对人民币的巨大需求,也构成了四万亿外汇储备的基本来源,也是人民币过去几年间持续升值的根本原因。但是,到了2014年,我国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首次破千亿美元,达1029亿美元。几十年来,中国第一次成为净投资国。也就是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外国对中国投资,对美元的需求会更大。所以,一旦做进口生意和去海外投资的总金额超过出口生意和来国内投资的总金额,就会出现对美元的需求超过对人民币的需求的情况,于是人民币就会贬值。因为美元相对稀缺了,市场上有更多人愿意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市场上美元供不应求。

央行在这个市场上,每日会公布人民币中间价,然后定了一个规矩,要求结算结汇的交易,在这个中间价附近一个范围内浮动,价格波动2%以内,央行不干预,一旦触及2%的底线,央行就要干预——如果贬值达2%,央行就会抛售美元,如果升值达2%,央行就会抛售人民币。至于人民币中间价,则是央行规定的,当然央行在定价之前,会咨询一些银行做市商的的建议,但主导权无疑在央行手中。

央行将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与市场挂钩,从中短期来看是为了解决与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相关的操作问题。由于在岸人民币(CNY)和离岸人民币(CNH)的差距,以及在岸人民币交易时间短、市场流动性差等原因,使得人民币很难纳入SDR。而开放中间汇率的市场定价机制可以有效的改进这些问题。从中长期来说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所以我们说,这次贬值是一次主动、可控的战术行为,对中国需求疲软的经济,在短期、中长期都值得称道的政策,当然也是在股灾警示下的一次主动政策修复。

不过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的人民币贬值,指的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下跌。当然,短期内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兑大多数货币的汇率下跌,然而随着美元最近一年的强势升值,世界上绝大多数主要货币兑美元都在贬值,只有人民币汇率还在坚挺。换句话说,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人民币兑其它货币都是升值的。所以人民币此时的贬值,其实是一次纠正前一段时间的过分高估的动作而已。巴克莱(Barclays)的数据也显示,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二高估的货币。所以说人民币贬值,只是回归正常估值,核心诉求只有一个:提振需求、救经济。

贬值会对出口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而从股市的角度来讲,汇率下降以后由于提高了本国产品需求和出口额,可以改善企业的盈利水平,所以引导汇率贬值也是一种从基本面出发的救市。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还有一个投资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贬值是否会引起资本外流。这个问题实际上混淆了贬值和贬值预期这两个概念。贬值是一个结果,而贬值预期面向的是未来。如果人民币未来有贬值预期,那么人们会选择先将人民币换成美元以避免汇兑损失,这样的确会引起资本外流。但贬值作为一种结果,会降低中国的资产价格,使外资的投资成本下降,投资需求上升,因此反而会使资本流入。所以,关键问题是稳健地管理贬值预期。央行这次不惜以21年来最大的单日跌幅震惊市场,稳定、渐变、过渡这些中国一贯遵循的节奏都不见了,显然是为了汇率的迅速到位。并向外传递了两个信号:1、汇率,我们完全可控,不会给任何资金持续性贬值的预期与套利机会。2、为了中国这个大国的经济,我们有魄力拿出央行所有的工具。

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俊强调:“人民币是一次性调整,而非趋势性贬值”。翻译过来就是:人民币会迅速贬值到位,不会长期下跌。有人指望长期趋势下跌,然后利用这个趋势牟利,算盘就打错了。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在2014年的进程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在英国发行人民币主权债、人民币与欧元直接兑换、中俄、中加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等等。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货币份额逐渐提高。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人民币,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市场是不可能的。而且,中国的资本账户仍然是在政府管制之下。巨大的外汇储备决定了央行对汇率中间价的做市和掌控能力,所以不会出现快速大幅度的贬值。

当然,目前,这样的贬值战略需要货币政策配套措施的支持,也即降准的概率增大了。因为,市场里总有一些资金有避险冲动,短期内一定程度的资本流出可能是有的,但以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和存款准备金,完全有能力应对。而国家层面的资本流出是一个央行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的过程,所以国内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就因此减少了,会造成流动性一定程度的紧张,边际上会导致紧缩效果。但是,目前经济偏弱的情况下,央行肯定希望流动性保持宽松。所以,作为对冲,央行大概率地将释放流动性——要么配套降息,要么降准。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8.5%,而一般的成熟市场在10%左右,下调空间非常大。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预测,2015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进一步小幅贬值,贬值幅度应在3-5%左右。配套降准政策出台的概率增大。

作为投资者,在人民币的新一轮贬值周期里,应该开始重视其投资的海外配置,尤其是美元资产的配置。美股、美元债券都是可以考虑的。除此之外,美国及欧洲的不动产也是很好的投资标的。

中国内地跟外部世界之间投资方向的逆转,不仅表明人民币汇率水平已经发生逆转,也向我们展示了投资新方向:走出国门,到全球寻找投资机会。如果你是制造商,肯定会关注东南亚、拉美和非洲的投资机会。如果你是个人投资者,肯定会留意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房产。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投资房产,其租金回报率肯定会高于目前中国的中心城市。发达国家房屋投资回报率为什么会高?那是因为当地的制度合理,各个行业机会均等,利润平均,资本不会扎堆到房地产领域。另外,如果你投资这些国家的实业,回报率一样不低。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