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尽快出台“大规模民营经济振兴计划”


来源:

0 浏览 评论

 陈功: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师、著名智库学者、信息分析权威专家。他是新丝绸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倡者,他同时也是陆权理论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因为中国经济的若干数据仍然在下滑中“挣扎”。如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04万亿元,下降9.7%,其中,出口1.2万亿元,下降6.1%;进口8361亿元,下降14.3%。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降至临界点下方。从企业业绩的表现来看,2015年上市公司A股中报已经出齐,凭借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支撑,2700余家公司共有7.4%的净利润增长。但如果剔除金融股,其他企业总体净利润实际同比下降了1%。这也就是说,中国的实体经济依旧在下滑的轨道之上,市场并没有青睐实体经济。

这些显示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数据,与资本市场上看空中国的预期实际形成了很强的呼应,加剧了资金从中国市场流出。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减少939亿美元,而且是连续第四个月下降,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这进一步证实了安邦咨询(ANBOUND)此前警告的事实:负面预期正在引发中国市场上资本和财富的重新配置。需要澄清的是,虽然中国的外汇储备仍然有3.554万亿美元之巨,但去掉购买美债的1万多亿美元,去掉基于“一带一路”、对外援助以及大宗商品等已经投资、花掉的部分,以及必须留作“灾备”之用的存底部分,中国真正能使用的外汇储备部分,其实规模并不大。

所以,很显然实体经济领域的数据和金融市场上的悲观预期正在“合流”,可能在中国市场造成更大、更广的负面影响。作为国内的独立智库,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认为,国内政策部门不仅要对这种形势变化有足够的重视和预期,而且应该集中各方资源,找到足够有效的应对策略,方有可能度过当前的难关,重上稳定增长之路。

扭转经济低迷是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不存在什么短期特效药。不过应对之策仍应该落实到一些具体的举措上,也就是要变成能够推出的“招数”,而且最好是有影响力的“大招”。安邦咨询(ANBOUND)过去出过不少“大招”,比如以共同基金方式改革国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得到体现,在新的国企改革方案中将会落地;着眼于输出制造能力和建立共同市场的“新丝绸之路”和“非洲马歇尔计划”,也在中国的经济和地缘战略中得到体现。对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局,我们的建议是,中国政府应该出台“大规模民营经济振兴计划”,通过刺激民营经济的发展,给中国市场带来活力,从而让中国经济回到实体经济上面来。

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在内部讨论中指出,民营经济振兴计划类似于新的“4万亿”宏观经济刺激计划,但它应该很明确是针对民营经济的(我们要中性看待“4万亿”计划,因为现在的扩张性宏观政策的力度丝毫不亚于“4万亿”)。通过建立新的向民营经济开放的信贷体系和标准,修正一些做法,结合一些改革,让大规模振兴民营经济计划得以顺利实现。应该这样说,中国的大规模民营经济振兴计划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从邓小平释放生产力的决策之后,实际有关的经济刺激计划,要么是针对宏观经济的,要么就是推动国有企业成长的,因此在政策久违之后,十分有必要考虑再次推出这样的宏观刺激计划,有针对性的调顺民营经济,壮大实体经济。就这一政策的根本目标而言,就要通过刺激民营经济的活力,重振实体经济,引导社会资本重新回到经济发展的循环圈里面,而不要总盯着股市、房地产那点有限的投资品。

陈功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没有实体经济是万万不行的,没有高水平的消费品制造业是万万不行的,要实现工业4.0,要搞“精细工业”,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重振民营经济来实现,这是真正的宏观大局。与实体经济相比,金融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抓手,但毕竟不是实体经济,中间要经过很多的环节传导,13亿人中的工作和生活肯定不能完全靠金融,也靠不了股市,还是要从大政策入手,提振大环境,改变大氛围。而振兴民营经济的计划,就是着眼于改变市场环境和氛围,通过提振实体经济来影响市场信心的一种政策操作。

可能有人会问: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资本流出的不少,“脱实就虚”的不少,比过去的实力和信心都有所削弱,靠出台政策就能振兴起来吗?

从政策操作的角度来看,当然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的概念号召。大规模振兴民营经济计划中,除了前述的配套政策安排,重点应该鼓励发展“财团经济”,集中社会资本(包括金融资源),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之所以强调“财团经济”的模式,主要在于实体经济中的民营经济出走的不少,现在体质虚弱,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相对减弱,再加上民营企业现在的投资比过去要谨慎,因此必须考虑积小成大,这样才有国际竞争力。以“财团经济”为平台,鼓励民营经济联手搞财团,通过财团方式来集约资本,发展民营经济,这种模式如果能落地,对于利用社会资本(包括利用50万亿储蓄)来振兴经济,会发生显著的作用。所以,搞“财团经济”应该成为大规模振兴民营经济的关键一环。

我们注意到,财经决策高层最近的关注点也在向市场方向靠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最近在浙江调研时表示,眼下宏观经济有难处,渡过结构调整这个关口,要靠改革、靠创新。要狠抓国企、金融、财税等主要任务。他同时表示,浙江的一些地方的经验是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为企业创业提供了条件。很显然,中央也在基层找办法,希望这些考察能变成更利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出台。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着眼于国企,国企是主要的受益者,而国企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无可否认的是,民营经济是中国最有活力的部分,如果这个部分无法得到更多的资源,甚至被迫出走海外,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终究不利,最终国有企业也会失去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消费依托。

扭转中国经济困局必须靠实体经济,大规模振兴实体经济应该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力量。所以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考虑大张旗鼓地尽快出台“大规模民营经济振兴计划”,鼓励民营企业以“财团经济”的模式来谋求发展,以推动市场信心的转变!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