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开方:人民论坛深度解析“三农”思想


来源:

0 浏览 评论

 

人民论坛网9月8日北京讯(记者 申晓娇  刘让兴)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开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深入,我国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创新与发展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9月8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人民论坛网承办、北京北方企业集团作为课题合作单位的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科学内涵、如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全面梳理了“新常态”下新农村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为习近平“三农”思想研讨会现场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杜飞进、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得到了胡石英、胡木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党国英、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等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周铁农指出,如何解决“三农”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三农”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就在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一个全面是全面建设小康,习近平同志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实现,关键看农村届时是否全面实现了小康。第二,小康是目标,改革是动力。全面建成农村小康,亟需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改革,解决农村面临的经济制度、管理方式诸多问题。第三,“三农”问题需要实行全面依法治农。农村法治建设相对薄弱,农村如何依法管理、农民的合法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农村的制度设计如何提升到法治层面等诸多问题,需要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来加以解决。第四,农村党的建设是我国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大多数支部在农村,农村党建是农村能否全面实现小康,能否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实现 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农的根本保障。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

杜飞进副总编辑指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曾长期在基层工作和生活,对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有着深入思考,对基层群众、农民兄弟怀着 深厚感情。他在担任县、市、省主要领导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期间,就“三农”问题先后发表了许多内容丰富、观点深刻的讲话和著述;担任总书记以来,他高度重视 “三农”问题,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作出了一系列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论述。

长期以来,人民日报和包括人民论坛杂志在内的所有社属媒体都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准确宣传包括习近平“三农”思想在内的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创新报道各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实践、新经验、新成效,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杜飞进

潘盛洲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思想非常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对“三农”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的重 要讲话和认识,这些讲话和认识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关于“三农”战略的重要思想,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农”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和 理论风格,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思想,对于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三农”事业,乃至全局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盛洲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阐明了此次研讨会组织发起的理论背景与意义。他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思想中,有关“三农”问题的论述占有突出位置。总书记对“三农”高度重视、特别关注,不仅在于他本人浓重的“三农”情怀,更根本还在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农业农村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的基本状况没有变,“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格局没有变。习近平“三农”思想对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战略 部署,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开展“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应积极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阐释习近平“三农”思想,为新时期“三 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两个单元,分别围绕“习近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进行主题研讨,与会领导、专家与企业家代表发表精彩观点,理论与实践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会场气氛精彩热烈。

在研讨会的第一单元,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谢志强,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国务院参事、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志仁,中宣部党委委员、老干局书记薛启亮,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宋亚平,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研究员党国英等领导专家围绕习近平“三农”思想的丰富内涵展开全面论述、深入剖析,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张红宇司长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指出了“三农”问题的三个方向,提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若干重大的措施。他提出,实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必须在三个方面做大文章。第一,致力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出一条产业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 农业发展道路。第二,找准中国农业的优势,重点关注经济作物生产等非粮食生产方面竞争力。第三,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方向,夯实全面小康的基础。对此,薛启亮则进一步强调,方向很重要、措施很关键,但更重中之重在于落实。宋亚平院长则从学者专家的角度,以深度的调研和思考为基准,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农村经济效益较低等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键和难点。党国英提出,农业要强,就要降低农业成本,实现规模经营,通过降低消费的方式来提高我国农业的竞 争力。

作为本场主持,谢志强教授对几位专家的发言做出了总结。他认为,针对农民如何更强、农民如何更富裕、农村如何更美丽问题,四位专家的发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将现状、原因、解决方案一一呈现。

第二单元的研讨更加侧重于实践经验与理论的结合。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主任魏玉栋,农业部科教司《美丽乡村建设投资》课题研究组组长胡石英,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企业代表王楠,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农业部《美丽乡村》课题组成员郭汉林,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实践”进行了探讨。

魏玉栋提出,什么是“美丽乡村”、怎样创建“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是不是水泥的简单堆砌?要解决这些问题,相关理论研究的吸取就极为重要。始终 提倡并践行“裸捐”的企业家陈光标,提起了自己在青海、新疆乡村捐款捐物的经历。对此,本场主持人魏玉栋点评认为,对于精准扶贫,政府资金发挥着杠杆作 用,而对于社会企业等其他资金的撬动是“美丽乡村”建设很好的补充。

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企业代表王楠

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企业代表王楠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马池口村作为习近平“三农”思想的践行单位,致力改革的巨变历程。历史上,马池口村曾是北京市昌平区出了名的穷村。在中国经济转型期,马池口村村民拓宽思路,由全体村民集体投票,最终决定试行土地集体化经营的发展模式,走“合作化”道路,将村里的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这种对集体土地进行集约化管理的模式,集中了优势资源,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为马池口村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但是在这样发展起来的时候,依然存在着很大不足。一直致力于发展第一产业的马池口村村民深深体会到,在当时农业生产手段落后、科技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再怎么下大力气发展第一产业也很难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没有能够突出多元化经营,只是单纯的以农业为主,全村的经济发展规模始终无法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以企带政”的发展模式,让马池口村的发展再次腾飞。

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属于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村村办企业,具有比较特殊的身份。一方面,作为集体性质的公司,北京北方企业集团承担着公司正常发展经营的任务。另一方面,它也是隶属于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直接管理的乡镇级行政单位,即马池口村。作为以企带政的特殊群体,改革开放以来,马口村走农业化、工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致力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企业的带领下,马池口村坚持走“以工补农、以工养农、以工促农”的工业化道路,逐渐形成了“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产业结构,为全体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极大地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使马池口村全体村民踏上了小康之路。

当前,在北京市政府、昌平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完成了马池口村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启动实施马池口村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建设村民安置房,将村民搬迁上楼,配套及完善全村道路、供电、给排水、天然气、集中供暖等市政设施,彻底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马池口村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相信在党中央及各位领导的关注与关心下,马池口村定能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北京北方企业集团计划通过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利用腾退出来的土地,联合社会资本,引进国际及国内先进经验与技术,发展以养老、养生、医疗为主的服务业,在有效解决当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集体经济的发展规模与质量,真正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未来,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将以习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继续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在稳固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全面实现村民就业和诗意栖居的美好梦想,早日胜利迈入小康生活。可以说,马池口村的新村建设是一个伟大的梦想,是几代人的共同梦想。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胡石英指出,“美丽乡村”绝非是让房地产下乡,也并非是建设超大规模的农业城市,使得农业工业化、农民职工化和农村城市化, 而是应该建设以生态综合体为主的小城镇,退耕还林、大量绿化,建设成为与大城市不同的生态载体。对此,郭汉林对这一提法作出了回应,着重提出了坚持以生态 理念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措施。他提出,一方面要落实干部的生态保护责任制,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增强预测发展、平缓发展、低碳发展的意识,遵从 乡村自然发展规律。其次,在规划上要建设生态理念,要以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方向,做好顶层设计;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办、社会主推,在建设中要 增加生态科技,围绕农业科技创新、环保科技创新,从信息、金融、人才各方面为农业生态科技产业提供支撑。另外,在群众中要形成生态队伍,加大群众生态思想 的教育,强化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的农村必须美,怎么才能让农村实现真正的美?郑风田教授提出,在增强城乡资源流动的同时,应提 高农村建设资金投入。

在总结中,刘志仁研究员提出,在现阶段更好地贯彻习近平“三农”思想,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论坛会议气氛热烈,研讨持续深入,领导专家与企业家们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多年来,人民论坛作为人民日报社理论评论优势的重要拓展与延伸,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推出习近平重要讲话与战略思想学习研究系列“特别策划”封面专题20余期,受到国际国内广泛关注,反响热烈,是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权威平台与前沿阵地。

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60余家媒体与会报道,人民论坛网进行现场直播。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中宣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领导、其他知名专家、北京北方企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家、人民论坛员工及媒体记者320人与会。

本次论坛的更多精彩观点,将于近期陆续刊登在人民论坛杂志,敬请关注人民论坛网、人民论坛官方微博、微信对此次研讨会的专题报道。

 
 

网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