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疗脑健康在首届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促进专委会年会发布多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来源:财讯网

0 浏览 评论

2月26-27日,首届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三届A-PKU儿童康复行业峰会在深圳火热开幕。大会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深圳市慈善会·助残公益专项基金、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协办,深圳市儿童医院承办。

图片1.png

MDT精准康复模式,指的是整合儿童精神科、保健科、康复科及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行为分析师等多学科专业资源,提供系统全面的评估,聚焦儿童及家庭的核心问题,综合运用多疗法,形成个性化康复方案,陪伴、引导儿童更快、更好地回归学习和生活。此次大会围绕“MDT助力精准康复”,在国内儿童康复领域首次对MDT精准康复模式进行了高规格、深层次的学术研讨。同时,会上发布了儿童康复职业教育成长体系及CASI儿童感觉统合系统评估工具、S-S语言发育评估工具。

儿童发展障碍疾病诊疗困难多,亟待探索MDT多学科模式

儿童发展障碍疾病往往共患其他发育性疾病,以孤独症为例,患儿常合并遗传问题、营养和胃肠道问题、睡眠障碍、认知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等,患病家庭普遍面临“不同医院跑断腿,同类干预重复练,出现新问题找不着北”的困境,在诊断和康复的道路上费心、费力、费钱。

会上,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表示,高达70%孤独症有复杂合并症,单一的治疗方法已不能满足康复需求。她在演讲中说道:“儿童康复的目标是帮助患儿融入社会,MDT不是多学科公式化的相加,而是聚焦儿童及家庭的问题,共享干预目标,增加治疗、康复方案的可选择性,制定出最佳康复方案,减少患者诊断和康复的实践成本。”

图片2.png

面对当前儿童康复领域的痛点,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发力,探索新的道路、新的模式。MDT能够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综合多疗法优势,结合多场景的特点,为儿童制定出最佳的干预方案,提高干预质量,改善干预体验,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大会中的致辞表示,国外已逐步将MDT写入诊疗指南,期待国内对MDT的学术研讨能够推动中国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促进服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和世界的对话。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小千在会上表示,妇幼健康是从生命起点来研究人的,从生命诞生前开始,一直到儿童保健,涉及到了各学科。专委会的成立是服务于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也为儿童脑科学搭建了一个多学科的平台。

图片3.png

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晓莉表示,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不只是儿科的事,也不只是基础医学或心理学的事,而是覆盖了综合性多学科,需要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专家们聚集到一起,构建研究机构、医疗机构、企业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儿童脑科学与脑健康发展机制。

图片4.png

MDT多疗法实践改善患者诊疗体验

在实际的诊疗应用实践中,医务及儿童康复工作者通过多疗法对患者进行多学科交叉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

以评估为例,在MDT模式下,运用更精准的评估工具能够指导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帮助康复师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法。在此需求推动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听力语言科主任张庆苏、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作业治疗科副主任刘晓佩分别与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合作研发了S-S语言发育评估工具和CASI儿童感觉统合系统评估工具,进一步推动MDT多疗法的实践。

会上,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庞伟表示,感觉统合治疗需以儿童发展水平为基础,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治疗,提供适合儿童的感官环境。

图片5.png

此前行业内依赖筛查量表等工具做感统评估,但没有工具可以支持医生、康复师通过临床观察对患儿进行直接评估。CASI儿童感觉统合系统化评估工具是国内首个含有临床观察的感觉统合评估工具,填补了行业空白,它通过多种感觉统合评估用教具及测试用标准化纸质材料,从触觉、视觉、听觉、前庭觉、本体觉等多维度辅助评估,配合系统化评估软件,可输出标准化评估结果。

张庆苏提出,综合干预和多学科干预可以促进儿童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S-S语言发育评估工具,是在经典的言语语言评估方法S-S法基础上,对其进行数字化升级,能够有效降低评估者的工作时间,提高评估效率,提升评估过程的统一性,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图片6.png

深圳市儿童医院副院长李德发表示:“我们要扎根脑科学、神经生物学和临床诊疗疾病的实践,进一步推动儿童脑健康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对儿童大脑疾病防治水平。”

图片11.png

中国残联副主席黄悦勤在大会致辞中表示:“MDT优化了精准康复治疗方法,可以进一步让患儿回归生活,活在阳光下。”

医教康融合康复让孩子实现多场景融合

随后,在“协同促变革,融合创未来——MDT精准康复‘三多’与‘三省’”圆桌讨论上,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杨斌让、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院长王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张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康复专业院长李卓梅深入解读并探讨了MDT模式未来发展。

图片12.png

各专家表示,每个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生活环境等各不相同,单一学科知识在诊疗过程中远远不够,而多学科可以根据不同场景打造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期间,王磊表示,发展障碍儿童的康复治疗方案要和家庭、学校、社区的生活结合起来,要让康复能够自然地融入日常。“在MDT模式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这些年沉淀下来的‘专业’惠及更多小朋友,让孩子真正地在每一个生活场景中实现融合,让患病家庭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少做无用功。我们一直说‘因专业更美好’,希望我们不仅为特殊需要小朋友提供专业支持,更提供美好希望。”王磊如是说。

图片7.png

“一专多能”人才培养体系发布,为提升行业人才质量注入新动力

儿童康复行业长期缺乏高质量人才,如今MDT模式对儿童康复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根据标准的指导精神,发布儿童康复职业教育成长体系,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复合型能力的一专多能数字化康复人才。

据悉,该体系基于北大医疗脑健康A-PKU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言语语言、心理健康四大核心学科,升级了跨学科、模块化、定制化的课程。“多学科康复诊疗可保证高质量的诊疗建议和最佳的康复方案实施,使病患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质量,更好的回归社会和家庭。儿童多学科综合康复依赖各学科专业人才的通力协作,要求各学科人才既要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做到‘专’与‘精’,也要在其他学科领域做到‘泛’与‘通’,彼此了解,才能更好相融协作。”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国家孤独症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张通表示。

图片8.png

公益共助,为深圳特殊儿童保驾护航

近年来,特殊儿童的权益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前后出台多项政策保障特殊儿童更好地康复。为给特殊儿童创造更有活力的生活空间,推动深圳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深圳市慈善会·助残公益专项基金在会上联合北大医疗脑健康发起“星光嘉年华”公益计划,联动全国医疗专家、康复专家,针对家长和儿童、康复师提供一系列支持,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提升当地儿童康复质量,给特殊家庭带来温暖和关爱。2022年12月至今,“星光嘉年华”公益计划已连续开展多场公益直播、专家爱心义诊、社交嘉年华等公益活动,为数千家庭带来专业的康复支持。

图片9.png

平安公益基金会张琦在会上表示:“儿童脑科学研究以及脑健康的发展是需要长期投入、长期深耕的领域,需要政府、医院、企业、社区共同努力,提供更佳治疗和友好环境,减轻家庭负担。”

图片10.png

MDT精准康复模式以专业和科学的底色,推动行业实现发展障碍儿童康复目标最优化、个体康复效率最大化、以及社会医疗成本最小化,让特殊家庭看到更多希望。

相关阅读

网罗天下